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多家银行关闭ATM机无卡存取款服务,是何原因?

  • 汽车
  • 2025-04-09 14:36:04
  • 10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4月9日,按照此前公告,招商银行正式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客户需持实体银行卡办理相关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以来,已有超过50家银行陆续宣布停止无卡存款、无卡取款、二维码扫描取款等业务。分析认为,银行面临反诈压力的当下,无卡存取款业务身份验证安全性较低,出于营运、合规成本综合考量,停止相关业务成为银行的普遍选择。

ATM存取款服务持续收紧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从去年年初开始,包括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地方银行,超过50家银行陆续收紧了ATM存取款服务。不过,各家银行尺度仍然有所不同,有的银行停止了无卡取款服务,保留了刷脸或二维码取款服务,有些银行则选择关闭非银行卡存取款服务。

2024年,工商银行率先按下ATM服务调整的 “启动键”:4月17日起暂停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客户需通过ATM扫码或插卡操作。

5月,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相继跟进。5月17日,中信银行关闭现金自助设备授权码取款功能,保留二维码取款。5月24日起,交通银行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中的预约取款服务,保留扫码取款和刷脸取款。

6月,民生银行发布公告,6月7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ATM无卡取现”功能,现金机具(包括现金智能柜、现金存取款机、CRS、ATM、QTM)也将不再支持本功能。之后客户仍可通过该行现金机具办理有卡取现、扫码取现或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取现业务。

11月,城商行、农商行开始跟进。11月13日,唐山银行暂停ATM无卡存取款及手机银行无卡取款预约功能,保留有卡存取款。

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也于12月取消自助设备 “预约取款”“无卡存款” 等服务。

需求、成本与合规的共同考量

从需求侧来说,受到移动支付和数字人民币普及影响,ATM机等现金交易使用场景越来越少。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ATM机具80.27万台,较上年末减少4.28万台,每万人拥有ATM机具5.70台,同比下降4.83%。这是自2019年以来ATM机数量连续第五年下滑,2023年末ATM机数量已从2019年的109.77万台缩减至约80万台,降幅约26%。

2024年全国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达5763.29亿笔,金额5443.29万亿元,同比继续保持增长。

从银行运营角度来说,ATM机的运营成本高居不下。一位银行网点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银行网点负责网点的ATM机日常维护,成本还相对可控,有些在商场、地铁站、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离行式ATM机需要专门的团队运营维护,成本非常高。

更重要的是,无卡交易无法核查持卡人身份,成为电信诈骗的 “重灾区”。不法分子通过伪造二维码、窃取手机信息等手段实施盗刷,或通过无卡交易转移资金,银行核查成本很高。

不过,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遇到需要使用现金的情况,而又没有银行卡,ATM机存取款可能相对不便。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技术层面看,扫码存款等业务采用的身份验证方式安全性较低,是银行调整相关业务的重要原因。客户对于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总体需求不大,调整这项业务对银行造成的影响有限。”

考虑到需求、银行运营成本和合规要求,非银行卡ATM机交易收紧是大势所趋。招商银行此次调整可能意味着ATM机存取款服务进一步收紧,银行可能仅保留刷脸存取款甚至仅保留银行卡存取服务。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