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中国影游产业如何回答“三道题”

  • 房产
  • 2025-04-11 07:24:05
  • 14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影游融合被寄予了异业嫁接带动新一轮影像媒介文化产业版图扩张的期望。与热潮迭起的影游创作和产业联动相比,相关理论研究却滞后于市场前端。日前,由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总主编的《影游融合研究丛书》出版。

其中,上海戏剧学院聂伟教授领衔的《影游传播管理机制与传播业态研究》作为五卷本丛书的一员,回首电影/影视剧+游戏/电竞从联动到互生的融合发展之路,深入探讨中国泛娱乐产业商业化逻辑表达和市场策略的内部肌理。对这些内容的梳理、研究和展望,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概括为对“三道题”的回应。

作为“填空题”的影游产业研究

就影像和电子游戏这两类艺术和产业载体而言,二者间的互动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比西方晚太多。在1982年电影《E.T.外星人》的游戏化改编拉开全球影游融合的“初体验”后,2005年剧版《仙剑奇侠传》对1995年同名游戏的改编则开创了影游融合的中国实践道路。显而易见的是,尽管在产业层面,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抑或影游的异业融合,我国在发展经验上并不比西方晚多少。但从理论层面而言,则多是零散的学术解读,未形成规模化的阐释合力,其阐释效力相对于西方强大的理论“径流”所表现出的“管径不足”和“区域局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仙剑奇侠传》游戏截图

相对于文化理论的“静态性”,产业研究的“动态性”使得相关研究向来更具挑战性。在社会加速主义的裹挟下,信息以摩尔定律方式增长的现实背景推动产业“狂飙”,在加速产业迭代升级的进程中不断催化业态刷新。这使得产业研究时时陷入产业发展与理论研究的“错位适配”之中。由此,产业研究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之其他理论研究更追求产业语境的“在场感”。这也恰恰显示出这本《影游传播管理机制与传播业态研究》的可贵,它一方面大大补上了中国影游产业研究的缺口,为中国影游理论研究奉上了弥足珍贵的智力结晶,另一方面则立足于中国影游产业发展的当下,置身于瞬息万变的产业演化激流,其研究触手感受到的恰是背靠中国影游产业历史的“此时此刻”,这也决定了其阐释话语的有效性。

站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历史新征程上,感受时代脉搏下中国媒介文化生产演进宏大图景塑造下电影跨媒介融合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在政策、文化、技术经济资本原力的联合滋育下,近年来国内学人努力和敢于介入全球媒介和文化研究前沿领域并给出中国答案,在借鉴其他国家域外经验的基础上观照中国本土影游实践,系统整理、爬梳、研究中国影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症候,于中国学界仍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究此而言,为中国影游研究“填空”,《影游研究丛书》如是,《影游融合管理机制与传播业态研究》亦如是。如总主编陈旭光教授所言,我们是在“搭建起一整套影游融合理论研究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做一道“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理论体系”的“填空题”。

作为“发散题”的影游产业研究

从内容上而言,该书由统一于主旨的“三篇式”结构组成。上编通过对国家各级政府对游戏产业从“管”到“放”再到“服”的政策变迁,在游戏从“电子海洛因”到“经济新引擎”的逐级蜕变中,梳理了游戏产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与大众文化审美认知及主流文化监管机制之间从对抗到认同之间的转变逻辑与内在动因。从而超越了亚文化路径下“抵抗/收编”的简单模式,在“导”与“服”的“引导/扶持”模式中重新构建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构造。中编立意影游融合对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意义,从“国潮美学”的生成与表达,国产影游在参与全球市场价值链重构中的角色、地位和前景,“故事世界”模式对IP市场扩张的价值和进路展开了分析,总结了影游这对“跨界生命体”在中国文化出海过程中的困境、路径、模式及未来空间。

下编则开拓性地将目光延伸至影游融合的最新产业表现“竞影融叠”上,对电子竞技所表现出的市场潜力及其当下融入影视创作的本土经验和域外表现做了考察。总而言之,系统、丰富、前沿是这些研究在内容层面的共同特征。值得称道的是,这不是一次奠基于中国主场的学术“自嗨”,其中所展现出的“发散性”还来源于对全球影游产业历史动态的全息考察和理论资源的兼收并蓄,“故事世界”“雁阵模式”“抵抗/收编模式”等全球理论资源的“拿来主义”,正说明这不是一次文化中心主义的偏颇式产业解读,而是一次平等主义的理论对话和思想碰撞。

作为“猜想题”的影游产业研究

于“填空”和“发散”之外,对于中国影游创作互动和产业实践的理论性总结和前瞻思考,在另一个维度上则表现为一种“猜想”的征兆,即一种未来主义的产业战略研判。厕身于中国媒介产业演进超前于理论阐释的当下,理论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保持与产业实践的同频偕动,更有失却指导实践价值的能量衰减危机。可喜的是,在《影游融合管理机制与传播业态研究》中,不仅完整、系统梳理了从《仙剑奇侠传》之后中国影游于起初的跨媒介改编及至当下《黑神话·悟空》所经验的互动有效性测绘,更将视野拓展至“竞影融叠”的产业实践升级进路“眺望”。

《黑神话·悟空》游戏场景

漫步在产业加速迭代和知识涌现生产的当下,当影游迭代至影竞融叠的新阶段,当《穿越火线》等电竞IP影视作品获得互联网观众的高关注度,并渗入纪录片及电视综艺的制作流中,我们刚刚建立的影游理论体系的解释效能也随即遭遇着一种“出场即失效”的阐释考验。庆幸的是,当“影视从业者盲目跟风、扎堆翻拍、模仿抄袭尚在襁褓中的中国电竞产业”的时候,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元宇宙”的加持下电竞IP与影视产业三者间强强联合所凝聚的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广阔前景。在保持对“元宇宙+电竞+影视开发”模式乐观展望的同时,对影游融合传播机制新变“最新案例”的追踪,无疑将带给我们验证“猜想”的动力。当媒介间互相拥抱的时候,也是我们迈出新的理论阐释旅程的起点。正如主编聂伟教授所言,寄身于未来产业大厦下的影游研究,将依然是一段在路上的专业探索之旅。

聂伟等著:《影游融合管理机制与传播业态研究》

(白云昭,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原题《中国特色影游产业研究“三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