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三年13家银行反向讨薪近3亿元!有银行人均追薪2万多

  • 文学
  • 2025-04-16 00:18:18
  • 5

反向讨薪已经成为上市银行的常态。在 2024 年年报中,大部分上市银行都提及 " 绩效薪酬延期支付 + 追索扣回 " 薪酬机制,同时,有 10 家上市银行公告了追索扣回的具体金额,合计超过 1 亿元。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自 2021 年年初,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银保机构建立并完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以来,已有 13 家上市银行披露过 " 追索扣回 " 的具体金额,其中,不少上市银行已连续披露 3 年,累计金额接近 3 亿元。

3 年反向讨薪近 3 亿元

第一财经根据年报统计,截至目前,A+H 股合计已有 10 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反向讨薪的具体金额。其中,追索扣回金额最高的两家为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和浙商银行(601916.SH)。

中国银行已连续两年披露反向讨薪的情况,合计金额 5525 万元。2024 年,该行共计对 2469 人次执行追索扣回,金额合计 3250 万元,人均追薪 1.3 万元。2023 年,该行共计对 2059 人次执行追索扣回,金额合计 2275 万元,人均 1.1 万元。

除了中国银行,其余国有大行均未披露反向讨薪具体数据,仅表示报告期对相应人员执行了反向追薪制度。

比如,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称,按照相关办法对因违规违纪行为或出现职责内风险损失超常暴露等情形受到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的员工,均进行了相应绩效薪酬的扣减、止付或追索;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也表示,报告期内对受到处分、问责的相关人员,均按办法规定止付、追回相应期限的绩效工资。

浙商银行则首次于年报中披露反向讨薪具体数据,且力度较大。2024 年该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 1424 人次,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 3033.78 万元,人均追薪 2.13 万元。

另外,渝农商行(601077.SH)去年累计追索扣回绩效薪酬 143.9 万元;瑞丰银行(601528.SH)去年追索扣回 110.73 万元。

在 H 股,有多家上市银行已连续 2~3 年披露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金额。

其中,渤海银行(09668.HK)2024 年追索扣回 612 人绩效薪酬 2403 万元,人均高达 3.9 万元,追讨力度最大。相比过去几年,渤海银行 2024 年的追索扣回总额、追索人数均有所上升,但人均金额下降。2022 年、2023 年,渤海银行人均追索扣回金额一直保持在 4 万元以上,分别为 4.76 万元、4.7 万元。

天津银行(01578.HK)2024 年追索扣回 116 万元,2023,该行扣回 174 万元;哈尔滨银行(06138.HK)2024 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 209 余万元,涉及 116 人次;甘肃银行(02139.HK)2024 年发生的违规事项被问责人数涉及 44 人次,追索扣回绩效共计 6.06 万元。

东莞农商行(09889.HK)按规定进行责任认定并追索扣罚金额 167.72 万元。2022 年~2024 年合计扣罚超 400 万元。

另外,中原银行(01216.HK)也于年报中首次披露具体数据,2024,该行绩效追索扣回 2010.76 万元。

" 绩效薪酬延期支付 + 追索扣回 " 成常态

今年,亦有曾经披露过反向讨薪具体数据的上市银行停止了相关披露,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就是其中一家。近两年,该行披露的反向讨薪数据一直受到市场关注。

在 2024 年年报中,招商银行仅表示,该行按照相关办法,对出现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或职责范围内风险超常暴露等情形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绩效薪酬执行了扣减、止付或追索扣回。去年 , 招商银行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还召开了两次会议,定期回检全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并审议通过了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相关议案。

招商银行最早于 2020 年在年报中披露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机制。2022 年开始披露相关数据,当年,该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 2876 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 5824 万元;2023 年,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 4415 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 4329 万元,两年合计追回超 1 亿元。

另外,威海银行(09677.HK)也在连续披露两年相关数据后,2024 年未再披露。

" 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 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0 年,原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应制定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规定。2021 年 1 月,原银保监会发布《指导意见》,明确了追索扣回的情形。

2022 年 8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企业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

自 2022 年年报起,有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开始披露 " 绩效薪酬延期支付 + 追索扣回 " 的薪酬机制情况,目前已成为银行披露的常态。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2022 年~2024 年这 3 年间,已有 13 家上市银行披露过 " 追索扣回 " 的具体金额,累计超过 2.93 亿元。

除了追索扣回金额外,还有部分银行披露了绩效延期支付的金额。

例如,天津银行 2024 年绩效薪酬延期支付金额 14671 万元;东莞农商行 2024 年实施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合计 2499 人,计提延期支付金额合计 9748.66 万元;甘肃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人员延期支付绩效薪酬为 2965.35 万元。

总体来说," 绩效薪酬延期支付 + 追索扣回 " 制度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高管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

从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银行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 40% 以上的绩效薪酬实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的期限一般不少于 3 年。

例如,2024 年,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修订了《中信银行绩效奖金延期支付管理办法》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管理办法》,明确了本行中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薪酬的 50% 以上、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的 40% 以上采取延期支付方式。

东莞农商行在年报中指出,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的实施对象包括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及其他从事信贷、类信贷相关人员,延付期间如存在违法违纪、重点风险、违规失职等情形造成损失或风险超常暴露,则要进行责任认定,按认定结果对相应薪酬进行追索扣回。如延付期间未出现追索扣回的情况,按计提延付薪酬 30%、30%、40% 的比例逐年支付。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有话要说...